真实是新闻的灵魂,新闻主体及其相关事实或史实准确无讹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。做到这一点不是很容易的,时常见一些新闻报道虽然其主体事实清楚,但其细枝末节处往往不尽如人意,不时露出注水痕迹,有的为追求情节精彩动人,喜欢笔下生花,或张冠李戴,或移花接木,甚至无中生有,读得人如坠五里雾中。《北京青年报》于2000年2月24日、25日连续报道了于是之遭遇阴阳头的文章,文章立意新颖,情节感人,不但再现了当年红卫兵幼稚荒唐的一幕,更重要的是颂扬了真诚宽厚的新型人际关系。但文中在描述当年红卫兵剪发情景时,有一个情节令人生疑:“当时(1966年)剧院有的好心人说,他(于是之)也演过正面的人物,如毛主席,但红卫兵不听,结果给于是之剪了个阴阳头。”于是之的确扮演过毛主席,而且相当成功,但那是“文革”结束以后的事。1966年及之前,毛主席健在,不曾有人在银幕上或舞台上扮演过毛主席的形象。笔者电话询问了当事人叶继红女士,叶女士亦断然否认当时有人说过上述的话,可见该情节多半是记者抑或编辑大家们的妙笔生花所然。这类妙笔有时或许能使文章增色添辉不少,然而遇上较真的读者,其文章的可读性、真实性就会大打折扣,久之还会影响报刊的整体形象。故随意发挥的妙笔还是多一笔不如少一笔。
(《人民军医》编辑部 周晓洲)